比较著名的鹰类有苍鹰、雀鹰、赤腹鹰、阿根廷巨鹰等。其中,苍鹰俗称鸡鹰或黄鹰;雀鹰俗称鹞子,体形比苍鹰稍小;赤腹鹰比雀鹰稍大;阿根廷巨鹰重可达70公斤,有一架现代轻型飞机那么大。
我国常见的有苍鹰、雀鹰和赤腹鹰三种。苍鹰俗称鸡鹰或黄鹰。雄鸟体长约半米,雄鸟体形较雌鸟小,从头部到前部为灰黑色,眼后为黑色,有明显的白色眉斑;下体白色,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。
老鹰有190多种。广义的鹰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。老鹰的类别很多,隼、鹰、鵟、鹫、雕等等,都属于鹰类,在每个类别里又包括很多种。著名鹰类有苍鹰俗称鸡鹰或黄鹰、雀鹰俗称鹞子、赤腹鹰、阿根廷巨鹰。
赤腹鹰(Accipitersoloensis)比雀鹰稍大,上体为青黑色,尾羽有几条细横带,无眉斑,下体淡灰色。飞翔姿势与雀鹰同,常栖于林中,以蛙、蜥蜴和小形鸟及大形昆虫为食。
刚捕获的雀鹰,宜用长的食插在较远处插上猪肉、羊肉或牛肉饲喂,因为雀鹰性情较凶暴,生鸟会啄人或抓人。待它适应饲养环境、性情较温顺后,可逐渐近距离,最后达到手持肉也能喂时,才箅驯熟。
雀鹰(学名:Accipiter nisus)属小型猛禽,体长30-41厘米。雌较雄略大,翅阔而圆,尾较长。雄鸟上体暗灰色,雌鸟灰褐色,头后杂有少许白色。下体白色或淡灰白色,雄鸟具细密的红褐色横斑,雌鸟具褐色横斑。
雀鹰繁殖于欧亚大陆,往南到非洲西北部,往东到伊朗、印度、日本和中国北方;越冬地在地中海、中亚、西亚、南亚、东南亚以及中国长江以南。
繁殖期4~6月。营巢于茂密森林中枝叶茂盛的高大树木上部,位置较高,且有枝叶隐蔽,一般难于发现。巢主要由细树枝构成,内面放有一些绿叶,也常常修理和利用旧巢。
鹞子中文名:雀鹰,属鹰科(Accipitridae)鹞亚科(Circinae)鸟类。体细瘦,体羽单色不鲜豔,腿长,尾长,低飞於草甸和沼泽上,觅食鼠、蛇、蛙、小鸟和昆虫。体长约50公分(20吋)。喙小,面上的羽毛呈脸盘状。
为捕捉雀类等害鸟而驯养的雀鹰,猎捕狐狸等较大型猎物,则需驯养金雕等大型猛禽,金雕两翅展开时可达1米以上。
雀鹰:雀鹰的颈部较暗,头顶为灰褐色或鼠灰色,上体为灰褐色或褐色,下体乳白色,尾部为暗褐色。猎隼:猎隼的颈部偏白,头顶浅褐色,上体为褐色,下体偏白,尾部为白色。
比雀鹰稍大,上体为青黑色,尾羽有几条细横带,无眉斑,下体淡灰色。飞翔姿势与雀鹰同,常栖于林中,以蛙、蜥蜴和小形鸟及大形昆虫为食。繁殖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、广东等地。
一看头。头小,无后脑勺,近嘴处窄的是雌雀鹰鸟。头大,有后脑勺,近嘴处宽的是雄雀鹰鸟。二看眼。眼大有神,眼在嘴上边,两眼离嘴角较近的是雄雀鹰鸟。
游隼雀鹰(Accipiter nisus)俗称鹞子,体形比苍鹰稍小,成鸟上体青灰色,尾羽较长,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,很容易识别。飞翔时主要是扇翅和短距离的滑翔交替进行,并常在空中呈圈状的飞翔。
老鹰的寿命一般在50年,一次生蛋2~5枚,白底有红棕色斑点、孵卵期约38天,它们的巢穴一般筑的很高,老鹰一次生下2~5个蛋,一般仅能成活1只小鹰。
鹰喜欢在盘旋中发现目标,而隼总是闪电般快速飞行,因此鹰的翅膀较宽,适合留空;隼翅膀尖长,适合冲刺。
大小不同 雀鹰:雀鹰的体长为310-410毫米,体重为130-300克。猎隼:猎隼的体长为278-779毫米,体重为510-1200克。
鹰的眼睛有金圈,隼一般为黑色眼睛;鹰主要用爪子来撕裂动物来捕食,而隼靠嘴,所以隼嘴上有齿状缺痕;鹰的翅膀较宽,适合留空,隼翅膀尖长,适合短距离冲刺。
雀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是常见的三种鹰(苍鹰、雀鹰、松雀鹰)之一。根据我国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规定:所有的猛禽都属于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,严禁捕捉、贩卖、购买、饲养及伤害。雀鹰体长30-41厘米,雌鸟较雄鸟略大。
雀鹰是几级保护动物雀鹰是常见的三种鹰之一(另外两种为苍鹰和松雀鹰),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雀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雀鹰属小型猛禽,体长30-41厘米。雌较雄略大,翅阔而圆,尾较长。雄鸟上体暗灰色,雌鸟灰褐色,头后杂有少许白色。下体白色或淡灰白色,雄鸟具细密的红褐色横斑,雌鸟具褐色横斑。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