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杭运河(京杭运河通航河段)

维修知识 2025.05.01 1

目录:

京杭大运河全长多少千米

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。

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在浙江杭州,终点是北京。途经茄哗今浙江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四省及天津、北京两市,贯通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,主要水源为微山湖,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。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、文化发展与交流,特别是对蔽纳稿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。

京杭大运河的水系特征:

京杭运河的流向、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,非常复杂,流宏孝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、两种流向:节点1天津(海河)以北的通惠河、北运河向南流。

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、鲁北运河向北流;节点2与节点3长江(清江)之间的鲁南运河、中运河、里运河向南流;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;丹阳以南河段(江南运河)向南流。

京杭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什么?

运输便利。

农业发展。

商业繁荣。

京杭大运河,又称京杭运河或大运河,是中国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,与长城、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,并且使用至今,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,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。运河北起北京,南至杭州,流经天津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,沟通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,全长1794公里。历史上,京杭大运河在隋、唐、元、明、清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延伸、扩宽,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江南一带在全国农业发展地位不断加强、物流需求日益加大所导致的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政府也对京杭大运河进行过多次疏浚。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、文化发展与交流,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。

1.景点简介

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,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“黄金水道”,价值堪比长城。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、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,长为苏伊士运河(190千米)的9倍,巴拿马运河(81.3千米)的22倍。

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,天津市武清区,河北省廊坊市、沧州市、衡水市、邢台市,山东省德州市、临清市、聊城市、济宁市、枣庄市,江苏省徐州市、宿迁市、淮安市、扬州市、镇江市、常州市、无锡市、苏州市,浙江省嘉兴市、湖州市、杭州市20个市区,沟通了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、钱塘江五大水系。

京杭运河的流向、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,非常复杂,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、两种流向:节点1天津(海河)以北的通惠河、北运河向南流;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、鲁北运河向北流;节点2与节点3长江(清江)之间的鲁南运河、中运河、里运河向南流;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;丹阳以南河段(江南运河)向南流。

至2012年,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,其中全年高码通航里猛念早程为877千米,主要分布在山东济宁市以南、江苏和浙江三省。

2.主要景点

“京杭大运河”全程可分为七段:

(1)通惠河。(2)北运河;(3)南运河。(4)鲁运河;(5)中运河;(6)里运河;(7)江南运河。枝雀

通惠河

历史性通航河道。由于清末实行“停漕改折”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、公路交通发展,货物转为陆运,加之水源不足,航道失修,至50年代初期,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。当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,已不能通航。

北运河

长约180公里,集水面积5.11万平方公里,由天津注入海河。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,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。

南运河

又名御河,长414公里。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,长94公里。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,底宽15~30米,水深约 1米,建有杨柳青、独流、北陈屯、安陵4座船闸,可通航100吨级船舶。由于上游水库拦蓄,两岸农田灌溉,加之年久失修,现已处于断航状态。卫运河底宽30米,水深约10米,建有四女寺、祝宫屯船闸,可通航100吨级船舶。由于上游岳城水库蓄水,截走水源,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,航道情况骤然恶化。

鲁运河

鲁运河分为鲁北运河和鲁南运河。

鲁北运河也称位山、临清运河,原河段已淤塞。1958年另选新线,长104公里,但未开挖。1960~1968年,根据引黄输水要求,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,两头河段尚未开挖。

鲁南运河,北起黄河,南至韩庄,长20公里,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,但河道严重淤积,水深不足,尚不能通航。梁山至南旺段长33.8公里,枯水期航道水深0.5米,每年可通航6个月,为季节性航道。南旺至济宁段长27.1公里,底宽15米,枯水期水深0.5米,每年仅通航6个月,为季节性航道。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.1公里,航道顺直,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,底宽50米,可通航100吨级船舶。

中运河

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、台儿庄一线。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,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,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。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,长163公里。徐州以下河段,经 分段拓宽,航道一般底宽45~60米,水深3米以上,已可通航500~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。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。

里运河

全长169公里,其入江口原在瓜洲,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。屡经整治,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,水深3米以上,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。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。

徐州蔺家坝—淮阴—扬州邗沟被称作苏北运河,全长404千米,纵跨徐州、邳州、宿迁、淮阴、扬州等11个县市,沟通了微山湖、骆马湖、洪泽湖、高邮湖等水系,是京杭运河上运输最繁忙的河段。基本建成二级航道,成为京杭运河上等级最高的航道,常年可行驶2000吨级的船舶。当前有苏、鲁、沪、浙、湘、豫等十多个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,年货运量可达3亿多吨。徐州段最大通过量已达5500万吨船舶吨位,其中货物通过量达3500万吨。

扬州六圩口—镇江谏壁—常州—南浔,全长224千米,贯穿江苏的扬州、常州、镇江、无锡、苏州等县市,沟通了长江、太湖水系,与上海、浙江等周边地区的省际河流相连。当前有苏、鲁、皖、沪、湘、鄂、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该段运河上航行。截至2010年,航道全部达到四级标准,可通航500吨级船队,年货运量已超过1亿吨,超过江苏境内长江航道的运量,相当于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的3倍。航行船舶的密度超过了德国的莱茵河,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,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,刚建成的谏壁船闸日均船舶通过量已达10万吨以上。

江南运河

自长江南岸六圩—镇江谏壁口经丹阳、常州、无锡、苏州、平望至杭州。其中,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,即东、中、西线,如以东线计算,全长323.8公里,大部分底宽20米,水深2米,一般可通航40~100吨级船舶,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。

浙江段(南浔—杭州),全长120多千米,沟通了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,分为东、中、西三条路线,一般以东线代表运河的位置,河道狭窄、弯曲,终年可通机动船舶。当前可通行300吨级的船舶。将京杭大运河拓伸至浙江省东部的宁波港,将为中国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乃至内河航运的繁荣带来契机。规划中的杭甬运河长240余千米。位于杭州湾南岸,纵贯钱塘江,曹娥江、甬江水系,全线按四至五级航道标准设计,年通过能力将达4000万吨。使其成为国家北煤南运的黄金水道,南水北调的大动脉,还极大改善和推动了沿河的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,对确保农业的稳产高产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,综合利用效益明显。

京杭大运河最南端位于杭州拱宸桥(即北三里桥),并在桥边立碑,该桥是一座三孔的拱桥,初建于明崇祯四年(1631年)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。现存桥为清康熙时重建,全长138米,宽6.6米。石砌桥墩逐层收分,桥面两侧作石质霸王靠,气势雄伟,下面各有两个防撞墩,防止运输船只撞到桥墩。该桥位于杭州市的上塘路,它坐落在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,横跨于古运河之上,是杭州古运河终点的标志。

京杭运河

京杭运河,从北京至杭州的运河,全长1790km以上。春秋时开始开凿,元代最后开通。经北京、河北、天津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六省市,把海河、黄河、淮河、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水运网,是古代南北交通的主动脉。

沟通江淮的邗沟在春秋末年已经开通。杭州至镇江的江南运河大致在春秋时形成,隋代曾大规模整修,成为隋南北大运河的南段。淮河以北,早期利用泗水通运。南宋时,黄河夺泗水入淮入海,徐州东南就利用黄河河道行运,徐州向北至济宁仍利用泗水作运道。元至元二十年开济宁以北至安山的济州河,二十六年开会通河从安山至临清敬清接卫河。后来,济州河、会通河统称会通河。临清以北利用卫河通天津。自天津由北运河至通州,都是天然河道。至元三十年开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,以北京城内的积水潭为运河的终点,以西山泉水为源。至此,京杭运河全线贯通。因会通河段水源不足,运输量受到限制,明永乐九年,宋礼 主持重开,筑戴村坝引汶水至南旺向运河南北分水,形成运河上最重要的水利枢纽。接着,陈又整修淮扬运河,制定维修制度,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。此后400多年中,每年漕运江南粮食400万石至北京。

隆庆元年,为防止黄河泛滥危害运河,开南阳新河,把南阳至留城间的一段从昭阳等湖西拆大移至湖东。万历三十二年,为避免徐州至宿迁段黄河上的航运困难,开河,自夏镇(今山东省微山县城)经台儿庄至宿迁县西,入黄河。清康熙二十七年,从宿迁至清口开中运河,代替此段黄河运道。至此,运河与黄河完全分离,仅在 清口 交叉,由借黄行运改为避黄行运,京杭运河最后定型。

京杭运河在清口(今江苏省淮阴市西)与黄河、淮河相交,是三条河流治理的重点。由于黄河的逐步淤积抬高,造成淮河水排泄困难,黄河水位高时还要倒灌运河和洪泽湖,造成清口过船困难,也使里运河经常受淮水经洪泽湖排泄泛溢的危害。为此,在高邮以下的里运河东堤上修建多座归海坝,在邵伯以下修多条归江水道和相应的归江坝,排泄淮水归海归江,里运河成为淮河的行水排洪河道。道光年间,船只过清口更加困难。咸丰五年,黄河自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,在山东省张秋附近冲断会通河,由于海运的兴起和津浦铁路的通车,代替了运河作为南北交通主动脉的作用,北京至杭州间的全线通航再难恢复。其中的里运河、江南运河和其他运河的个别区段还可通航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于1950和1957年结合兴修水利,开挖 苏北灌溉总渠 ,兴建三河闸、淮安和皂河枢纽、江门船闸、杨柳青船闸及宿迁船闸,开始了对古老京杭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。1958~1961年,为使江苏徐州地区的大量煤炭能及时南运,满足华东地区工农业生产需要,结合江水北调工程,重点扩亮御前建了徐州至长江段400km以上的运河河段,增建了解台、刘山、泗阳、施桥4个枢纽,并兴建了施桥、邵伯、淮安、淮阴、泗阳、刘山、解台 7座大型船闸。70年代又增建了刘老涧、皂河两个大型船闸,以及江苏南段入江口门的谏避船闸,使江苏北段运河单向货物年通过能力达2000万t,江苏南段运河货运量达8000万t,还扩大了运河沿岸的灌溉和排涝面积,确保里下河地区1500万亩农田和800万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京杭运河已形成一条综合利用的河道,经济效益十分显著。目前京杭运河济宁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,未能充分发挥航运效益。为适应货运任务的迅速增长,分流煤炭南运,济宁至杭州段的运河扩建、续建工程正在进行中。共计需新建船闸13座,其中复线船闸8座。济宁至长江北岸河段计划建成二级至三级航道650km,镇江至杭州段建成五级航道320km。其中疏浚航道180km,改建、扩建运河航道34km,并扩建港口4处,改建桥梁多座。

扩建、续建京杭运河济宁至杭州段工程,将沟通运河至钱塘江的航道,扩大港口吞吐能力,并使运河单向通过能力达到3500~4000万t,承担起年总运量达1亿t的货运任务。从已建工程效益来看,具有投资少、运量大、成本低、占地少、燃料消耗低的优点。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